双甸镇扶残助残冯志芳小记
冯志芳,如东县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原来是双甸镇农技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方面的工作,平时和基层农民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多。对于残疾人,冯志芳总是怀有一种无尽的同情和怜悯。她十分关心残疾人事业,总想着能用自己的所长为他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帮助他们改善生活。2007年冯志芳从农技站退休以后,经过不断的技术实验,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如东县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员102人,含有高级农艺师、农艺师等各类科技人员16名,其中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43名。合作社成立以来与南通雪莲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富硒糯玉米、富硒大豆、硒钙大米等产品。并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品牌+科技+市场的运作模式,实施订单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销售和规范化管理。目前已开发富硒黑花生、富硒黑大豆、富硒黑玉米、富硒黑芝麻、富硒黑西红柿等富硒系列产品,形成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冯志芳本着发自内心想帮助残疾人做实事、办好事的初衷,尽量使用能劳动的残疾人替合作社帮工,增加他们的劳动收入。后来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合作社需要更多的农民以土地的形式参与经济合作。这时,冯志芳首先想到的是再次让残疾人优先参社,并主动到镇残联寻求辅助宣传,询问有没有合适的残疾人可以推荐。同时期,镇残联正在积极寻找适合残疾人的扶贫项目,准备成立双甸镇残疾人扶贫基地。在知晓了冯志芳的来意后直接跟她表明了镇残联的创建规划和残疾人扶贫项目的深远意义,在充分探究了项目的可行性、了解了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以及合作社帮扶辐射效应后,立即就此专门成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领导组。镇残联积极协调解决扶贫基地建立之初的各种问题,吃透政策,为基地成立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条件。
在镇领导组的关心和指导下,冯志芳建立了以如东县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特种经济作物扶贫基地。扶贫基地充分根据残疾人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努力做到“扶贫开发有项目、生产技术有指导、就业辐射有带动、劳动致富有门路”。扶贫基地秉承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品牌+市场的运作模式,实施订单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将残疾人种植的特种经济作物推向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通过打响知名度、稳定销售路、保证全收购,让残疾人种田吃上定心丸。基地通过综合了解残疾人的身体状况、现有技能等条件,对残疾人进行分类管理。身体尚可的安排种植养护农作物,身体不适宜干体力活的安排农产品采摘、初加工和包装等,销售推介力比较强的安排协助市场推销。通过分类管理真正帮助每一位残疾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与正常人实行同工同酬,甚至有时比正常人的报酬还略高一些。
冯志芳同志的扶贫基地还建立了五免费、五统一的优惠服务制度。五免费,即常年免费技术咨询、免费技术培训、免费发放技术资料、免费上门技术指导、免费供应优良品种;五统一,即统一经济作物品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配施富硒肥料、统一收购产品。在此基础上,残疾人与正常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下订单,并设专门窗口,优先收购残疾人产品,优先资金结算,不打白条。对于残疾人的产品,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合作社的价格,他们可以自由挑高价出售,不用赔偿合作社的种子及其他费用。2014年基地向残疾人免费供应富硒糯玉米、富硒黑花生、富硒黑大豆等特种经济作物品种种子1万多元,免费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
在残疾人扶贫基地生产和日常管理中,她不忘建立残疾人动态扶贫台帐。对于每户残疾人的家庭人口情况、具体劳动能力情况、土地适应种植情况以及每种帮扶的特种经济作物的长势情况都及时详尽地记载,以便更好更准确地指导种植,最大程度地增加他们的经济收益。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及其家庭,允许他们直接以土地的形式参与合作社投资,由合作社派人种植特种经济作物,确保每亩田地都有不少于1500元的年收入。例如残疾人冒玉梅帮助残疾人常继有共同种植富硒糯玉米,亩收入比种植普通农作物多1200元。
基地还建立了残疾人1:1服务制度,意在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与特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通过一对一的科技帮扶与指导,通过提高种植收益确保提高劳动收入。通过新增全天候摄像监控程序,帮助残疾人通过网络摄像监管管理基地种植情况,为出行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了便利,也让基地种植更显科技高效。
总之,多年以来冯志芳在扶贫助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双甸镇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做了很多实事、办了不少好事,得到了周围群众和残疾人朋友的一致好评,在支持残疾人事业和扶助残疾人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楷模作用,体现了她作为一名老党员的责任和表率作用,为促进全镇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